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

早期大肠癌的肉眼形态分类的变迁四


01

根据上述总结,推测大肠癌的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:

推测从腺瘤发展到固有肌层浸润癌,病变肉眼形态会逐渐变化。

随着腺瘤的体积增大,亚蒂和有蒂病变增多。

5mm以上的腺瘤,其形态、大小的分布规律与黏膜癌及sm浅层浸润的癌相似。

当腺瘤经过若干年发展,从m癌发展到sm癌的过程中,有些病灶随着体积增大,向有蒂方向发展;也有一些病灶在某个时点,由于癌变,其形态发生了改变。尤其是发展到sm2以深浸润时,几乎没有Ip型病变,Isp比例增加,当浸润到达sm3时Isp大多消失,几乎均为无蒂病变。

因此,考虑肉眼形态的改变是从Ip→Isp→Is。

02

推测存在两种癌变模式

sm癌中IIa病变混合腺瘤的比例很低,而Ip病变中混合腺瘤的比例较高,推测Ip和IIa具有完全不同的发育模式。

IIa+IIc的腺瘤成分与IIa相似,推测IIa+IIc是由IIa演变的。

腺瘤经m癌发展到sm癌的过程中,随着腺瘤增大,一部分向有蒂方向发展,一部分因癌变发生肉眼形态改变。

一种发育方式:Ip,Isp癌变后,大约长到15mm左右,开始向sm浸润,到达sm2时经历了Ip→Isp→Is的过程。

另一种发育方式:IIa、Is型病变,癌变长到10mm左右,开始向sm浸润,长到15mm左右时,已经浸润达sm3。经历了Ia,Is→IIa+IIc的过程。

这两种早期大肠癌的发育模式可以比喻为登山模式和直接模式:

登山模式(腺瘤癌变模式):Is,Isp→Ip→癌变后,m癌→sm浅层浸润→sm深层浸润(先登山,长大、长高,再下山,逐渐向深层浸润)

直接模式(denovocancer):Ia,Is微小m癌→sm浅层浸润→sm深层浸润,IIa+IIc

发展到sm和pm浸润阶段,肿瘤的肉眼形态进一步改变,sm浅层浸润可见有蒂、亚蒂、无蒂病变,且分布大致相等。sm深层和固有肌层浅层浸润则只有无蒂和凹陷型病变。固有肌层深层则只有凹陷型病变。

无论是登山模式(腺瘤癌变模式)还是直接模式(denovocancer)的早期癌最终都会发展到pm浸润阶段。

03

大肠早癌发生部位与形态的关系

早期癌Ip、Isp多见于乙状结肠、直肠上部,横结肠;而IIa、Is多见于直肠下部和盲肠。除了与肿瘤发育方式、速度、解剖学位置、大便刺激以外,考虑乙状结肠、直肠上部,横结肠肿瘤发育模式以登山模式(腺瘤癌变模式)居多;而直肠下部和盲肠则以直接模式(denovocancer)为主。

Ip型,SM1c浸润,包括粘膜下层浅层的茎部浸润

Ip型,显示SM1C浸润

IIa+IIc浸润癌,小的扁平隆起,直径约6X4mm

上图的组织病理学。SM2浸润癌,无腺瘤成分提示denovo恶性生长模式

总结

腺瘤随着体积增大,其形态变化为无蒂→亚蒂→有蒂

腺瘤癌变后,其形态的基本变化遵循一定规律

m癌至sm浅层浸润时期,肿瘤的发育、增殖并不影响其肉眼形态变化。而到sm深层浸润时,由于肿瘤的发育和增殖,肉眼形态会显著改变。

Isp或Is型的sm癌的发育有2种途径,一种是从形态相似的m癌发育而来(denovocancer),另一种是发育至sm癌时形态显著变化(腺瘤癌变)。

Ip,Isp癌变与IIa、Is型癌变的发育、进展形式不同。前者大约长到15mm左右,开始向sm浸润,到达sm2时经历了Ip→Isp→Is(登山模式)的过程。后者癌变长到10mm左右,开始向sm浸润,长到15mm左右时,已经可以浸润到达sm3。经历了Ia,Is→IIa+IIc的过程(直接模式)。

腺瘤和早癌的肉眼形态因病变部位而不同。乙状结肠、直肠上部,横结肠好发有蒂、亚蒂病变,其发育模式多为登山模式(腺瘤癌变)。相反,直肠下部和盲肠好发无蒂、扁平隆起病变,其发育模式多为直接模式(denovocancer)。

孟凡冬主任点评

我们在实际工作中,鉴别大肠肿瘤的性质,病变浸润深度是非常重要的。白光下观察,主要参考肉眼形态。尽管目前我们常用巴黎分型,但是从肿瘤性质和浸润深度的判断上,参考大肠肿瘤发育形态的变化,对于理解病变的性质和诊断是有帮助的。

息肉样生长的早期大肠癌,多为腺瘤癌变,体积偏大,带蒂或亚蒂,m癌或sm浅层癌居多。

非息肉样生长的早期大肠癌,多为denovocancer,较小就可以sm深层浸润。

提高大肠早癌的诊断就要尽早发现这些平坦·凹陷型早期大肠癌。

早期大肠癌的肉眼形态分类的变迁(一)

早期大肠癌的肉眼形态分类的变迁(二)

早期大肠癌的肉眼形态分类的变迁(三)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xueyauny.com/drbs/6381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