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一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来袭,开启治疗新格局。
克罗恩病(CD)是慢性进展性炎症性肠病(IBD),往往迁延不愈且反复发作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
尽管表面的突出症状是患者希望快速解决的,但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更希望短期内有效控制炎症疾病,避免炎症破坏和疾病进展。
年3月维得利珠单抗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。作为全新作用机制的生物制剂,维得利珠单抗成为CD和溃疡性结肠炎(UC)治疗新武器。除了表层症状改善之外,快速达到CD疾病控制是维得利珠单抗的一大亮点。
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“新武器”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数据,本期会议邀请空军军医院吴开春教授担任会议主持,以及昆明医院缪应雷教授、医院王玉芳教授,共同探讨维得利珠单抗快速达到CD疾病控制的优势,为CD治疗新格局下消化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指导。
图1:专家介绍
快速诱导克罗恩病2大核心症状改善,给患者带来全新治疗体验
缪应雷教授从药物的作用机制、快速疾病控制和诱导治疗三个方面,阐述了维得利珠单抗在CD治疗中的价值。
缪教授介绍,目前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正在用于IBD的治疗,其中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抗整合素人源化单抗,是目前唯一专门用于治疗IBD的生物制剂,可以特异性阻断淋巴细胞向肠道炎症组织迁移。
与抗-TNFα和抗IL-12/23等作用于全身多个系统的生物制剂不同,维得利珠单抗特异性靶向作用于肠道,是目前唯一的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[1-6]。
图2:维得利珠单抗是唯一的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
接下来,缪教授介绍了CD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必要性。考虑到进行性加重是CD的疾病特点之一,因此早期筛查和识别CD,并在“机会窗”内尽早开始有效治疗可能会减缓疾病进展和肠道损伤,避免脓肿、瘘管、狭窄、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[7]。
在治疗目标方面,缪教授表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,CD的治疗目标已从症状改善、应对复发和疾病发作、减少激素的使用提高到诱导并维持无激素缓解、实现并维持完全黏膜愈合、避免并发症、降低疾病相关死亡率、深度缓解等[8]。
目前,评价CD疾病是否得到实质性控制的评价指标,包括:患者报告结局(PRO)、临床应答、临床缓解、内镜缓解、炎症指标和生物标志物等。
在PRO中,腹痛和腹泻是患者认为最困扰自己的症状[9]。患者往往将症状尤其是腹痛、腹泻的快速改善,视为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属性。因此,药物是否可快速缓解症状,是临床医生进行决策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关于维得利珠单抗诱导治疗CD的起效速度,缪教授介绍了其核心研究GEMINI23患者报告数据事后分析结果。
研究结果显示:维得利珠单抗早在治疗第2周就可以快速改善CD患者的腹痛和稀便两大核心症状,尤其是之前未使用过抗-TNF药物治疗的患者,症状改善更为明显[10]。
图3: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在第2周达到CD核心症状的实质性改善
诱导CD快速临床应答和缓解,为CD患者带来福音
表面症状的改善只是CD治疗的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在诱导治疗阶段达到CD的实质性疾病控制,即通过CD疾病活动评分(CDAI)来确认临床应答。
随后,王玉芳教授为大家深入解读了维得利珠单抗的主要临床试验数据,包括Ⅲ期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,从而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了解维得利珠单抗治疗CD诱导期临床应答和临床缓解的疗效。
第一个研究是评估维得利珠单抗诱导治疗抗TNF药物失败CD患者疗效的GEMINI3研究。该研究纳入了例中度至重度难治性活动期CD患者,其中例经历了1种、2种甚至3种抗-TNF药物治疗失败[11]。
研究结果显示,在诱导治疗期间,第6周和第10周维得利珠单抗达到临床应答(CDAI较基线降低≥分)和临床缓解(CDAI≤分)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。同时,维得利珠单抗也可以快速降低患者的炎症标志物(CRP)。
尤其是此前未使用过抗-TNF药物的患者,3次静脉输注之后后,第10周的临床应答率更高。
图4:之前未使用过抗-TNF的CD患者,维得利珠单抗诱导治疗第10周(3次输注)临床应答率更高
王教授介绍的第二项研究为VERSIFY研究,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、开放标签、Ⅲb期单臂研究,纳入病史至少3个月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成年CD患者,其中54.5%接受过抗-TNF药物治疗[12]。
该研究显示,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疾病活动快速降低,在第6周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应答,且CDAI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。
图5:VERSIFY研究结果显示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第6周达到临床应答
另外,在炎症标志物(CRP和FCP)水平方面,维得利珠单抗诱导治疗第10周时大幅降低,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这两种标志物水平持续降低。
第三项研究为多中心、双盲、随机对照、Ⅲ期VISIBLE2研究。在该研究中,61.1%的CD患者接受过抗-TNF药物治疗。所有患者首先接受2次开放标签的维得利珠单抗静脉输注诱导治疗,结果显示82.6%的患者在2~3次维得利珠单抗诱导治疗后获得临床应答[13]。
图6:82.6%CD患者在2-3次维得利珠单抗诱导治疗后获得临床应答
最后,王教授解读了一项真实世界欧洲多中心研究,该研究自年开始连续纳入例未接受过抗-TNF药物治疗的IBD患者,其中包括50例CD患者。结果表明,CD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3次诱导治疗后,临床应答率、临床缓解率和无激素缓解率分别达到82.0%、64.0%和52.0%[14]。
图7:维得利珠单抗3次诱导治疗后达到临床应答、临床缓解和无激素缓解
综上,维得利珠单抗不仅可以快速改善CD核心症状,而且可以在诱导治疗阶段快速达到疾病控制,表现为临床应答、临床缓解、炎症生物标志物的降低。这给CD的治疗带来了很大信心。
问题解答
在会议的问答环节,对于如何早期诊断CD的问题,缪应雷教授介绍,CD肠道病变可分为炎症性、纤维性和混合性;其中炎症性被认为是早期,纤维性和混合性则被认为是中晚期,晚期还常出现瘘管、癌变、大出血等并发症。CD早期诊断较为困难,需要认真排除结核、感染、肿瘤、血管性疾病等。对此,吴开春教授也进行了补充,他认为,虽然部分患者发病后很快出现并发症,但是一般情况下认为CD发病两年内属于早期,因此,可以从发病时间和疾病行为两方面来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早期。
关于生物制剂用于CD治疗的未来形势,王玉芳教授表示,生物制剂给CD患者带来了明显获益。在我国CD患者人数不断上升的情况下,新型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。
最后大会主席吴教授进行了总结,指出在为CD患者选择最合适的生物制剂进行治疗时,需要依据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,根据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选择。在目前获批的生物制剂中,维得利珠单抗相关研究表明其在CD治疗中具有优势,为更好地控制CD疾病带来了新武器!
本次网络会议现场气氛热烈,围绕CD治疗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、临床研究、临床诊疗和未来形势展开了深入讨论,对临床医生制定CD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敬请期待更多精彩网络会议内容。
参考文献:
1.CoskunM,etal.TrendsPharmacolSci.;38(2):-42.2.类克?(英夫利西单抗)说明书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xueyauny.com/drbs/60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