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什么会得大肠直肠癌?
近几年来,大肠直肠癌的发生率愈来愈高,目前已是台湾发生率第1名的癌症。较常见的危险因子有:
年龄:大于50岁后,罹患的机率显着上升。
家族史:若有大肠直肠癌的家族史,较容易罹患。
体重过重的患者罹患的机会较高。
油炸食品、加工肉品、红肉(牛、羊、猪等)、低纤高脂的饮食习惯皆可能增加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机会。
运动较少的人罹癌机会较高。
第二型糖尿病。
抽菸。
饮酒过量。
“罹患大肠直肠癌会出现哪些症状?
大肠直肠癌经常由息肉转变而来。这些小颗息肉原本是良性的,但是随着时间会慢慢长大并转变成癌症。大肠直肠癌会从黏膜开始往外侵犯,渐渐穿过肠壁。癌细胞会随着淋巴循环进入淋巴结,也会随着血流转移到肝脏、肺脏、脑部等地方。
小颗息肉与早期大肠直肠癌几乎没有任何症状,必须透过粪便潜血检查或大肠镜检查才有办法发现。肿瘤变大后,患者可能出现血便、贫血、腹痛、虚弱、体重减轻等症状。大肠直肠癌可能肠道阻塞,而导致排便习惯改变、腹泻、便祕。
息肉或早期大肠直肠癌经常有少量出血,因为出血量不多,肉眼往往无法察觉,需要靠粪便潜血反应来检查。许多国家都使用粪便潜血反应进行大规模筛检。
大肠镜是用一根长长的内视镜检查大肠和直肠,必要时可以做切片或切除息肉。大肠镜是诊断大肠直肠癌的好工具,不过检查前需要服用泻剂将大肠内的粪便清乾淨,才能彻底看清楚。一般而言,医师会建议50岁以上的民众接受粪便潜血或大肠镜检查,对于有危险因子的民众,会建议提早接受检查。
“如何治疗大肠直肠癌?
发现大肠直肠癌之后,医师会考量患者的身体状况、肿瘤位置、转移与否来制定治疗计画。如果状况许可,大多会建议先以手术切除肿瘤及部分肠道。术后病理科医师会详细检查取下的肿瘤、淋巴结,确定癌症分期。接着便能根据病理报告,选择搭配化学治疗、放射治疗或标靶治疗。只要按部就班接受治疗,早期大肠直肠癌的5年存活率会在9成左右。
“如何预防大肠直肠癌?
调整饮食习惯、控制体重、戒菸、避免酗酒、多运动,皆可降低罹患的风险。不过最好的方法还是定期检查,因为早期癌症完全没有症状,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由于大肠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成,只要趁早发现息肉并将它摘除便能避免。有大肠息肉病史的人很容易再度长出息肉,定期追踪是预防的最好方法。
癌胚抗原(CEA)是与大肠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指数,然而仅能当作治疗后的追踪工具,不能用来筛检大肠直肠癌。因为肺癌、胰脏癌、卵巢癌等多种癌症都可能让癌胚抗原指数上升,抽菸、消化性溃疡、肝脓疡也会让癌胚抗原升高。单纯抽血检验癌胚抗原不能用来确定诊断或排除大肠直肠癌的可能。
很多人听到大肠直肠癌手术便会联想到人工肛门,这是错误的想法。其实多数患者并不需要人工肛门,或仅需要暂时性人工肛门。
赞赏
长按北京能治白癜风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xueyauny.com/drbs/31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