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穴:五俞穴之一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所入为合。”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,最为盛大,犹如水流合入大海。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,是经气由此深入,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。其临床应用,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曰:“经满而血者,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,取之于合。”《难经·六十八难》又曰:“合主逆气而泄。”指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症。根据季节有“冬刺合”。
十二经合穴
合穴多分布在肘、膝关节附近。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,合穴是十二条经络上气多血多的一个穴位。
手太阴肺经:尺泽
手阳明大肠经:曲池
足阳明胃经:足三里
足太阴脾经:阴陵泉
手少阴心经:少海
手太阳小肠经:小海
足太阳膀胱经:委中
足少阴肾经:阴谷
手厥阴心包经:曲泽
手少阳三焦经:天井
足少阳胆经:阳陵泉
足厥阴肝经:曲泉
阴经合穴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,足阳经合穴主要用于脏病,手阳经合穴多用于外经病症(合主逆气而泄)。现在用得最多的合穴:足三里、阴陵泉、曲泉、曲池、阳陵泉、委中、尺泽。
六腑下合穴
(一)下合穴概念:
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,称下合穴。是六腑之气输注出入的部位。(六腑之气在下肢足三阳经输注出入的部位。)下合穴的提出主要是基于《灵枢.邪气藏府病形》“合治内府”和《灵枢·本输》“六府皆出足之三阳,上合于手者也”的理论,即“胃合(入)于三里,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,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,三焦合入于委阳,膀胱合人于委中,胆合入于阳陵泉”。
(二)下合穴名称、位置:
胃、胆、膀胱三腑的下合穴,即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;而大肠、小肠,三焦在下肢又另有下合穴。
位置均在膝附近及以下。
(三)下合穴依据:《灵枢·本输》说:“大肠小肠,皆属于胃。”三焦是“太阳之别”,“入络膀胱”。所以大肠、小肠的下合穴都在足阳明胃经。至于三焦的下合穴,因三焦为“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”,与膀胱均为水液之腑,都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,所以位于足太阳膀胱经。
(四)下合穴作用:下合穴的临床应用,《素问.咳论》说:“治府者,治其合。”说明主要用来治疗六腑病证。
现在常以足三里治胃痛,上巨虚治痢疾,肠痈,下巨虚治泄泻,阳陵泉冶鱿厥,委阳、委中治疗由于三焦气化失常而引起的癃闭。
六腑下合穴(图出自《中国针灸学词典》
(交流学习)
赞赏
长按甲氧沙林搽剂能治疗白癜风医治白癜风病的专家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xueyauny.com/drbs/1795.html